研究成果目錄:論文及著述
Catalog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Papers and Writings
A.期刊論文
Journal Papers
王智弘(1987)。「真誠」之探討一諮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輔導月刊,23(4),29-36。Wang,
C. H. (1987). The discussion of "sincereness":
An important topic in
counseling.
Counseling Monthly, 23(4), 29-36.
王智弘(1987)。系統理論與輔導行政(上),輔導月刊,23(5),22-31。Wang,
C. H. (1987). Systems theory and
counseling administration (Part 1).
Counseling Monthly, 23(5), 22-31.
王智弘(1987)。懷念羅吉斯一其生平與思想發展,輔導月刊,23(6),16-21。In
memory of C. R. Rogers: His life and thought
development. Counseling Monthly, 23(6),
16-21.
王智弘(1988)。系統理論與輔導行政(下),輔導月刊,24(1),62-66。Wang,
C. H. (1988). Systems theory and
counseling administration (Part 2).
Counseling Monthly, 23(5), 22-31.
王智弘(1988)。學習輔導實務一做一個快樂的大學生並不難,輔導月刊,24(4、5)。Wang,
C. H. (1988). Counseling practice on
academic learning issue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be a happy college student. Counseling
Monthly, 24 (4, 5).
王智弘(1988)。探討團體成員流失之原因,影響及因應對策,輔導月刊,24(6、7),37-40。Wang,
C. H. (1988). Exploring the
reasons, ef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ropout of group members. Counseling
Monthly, 24 (6, 7), 37-40.
王智弘(1992)。中部地區「張老師」實施團體督導現況調查研究,輔導學報,15,189-231。Wang,
C. H. (1992). Investigation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oup
supervision implemented by "Teacher Chang" in
central Taiwan, Journal of Counseling, 15,
189 -231。
王智弘(1993)。督導倫理問題與專業督導倫理守則。學生輔導通訊,25,61-69。Wang,
C. H. (1993). Ethical
issues and code of ethics for professional
supervision. Student Counseling Newsletter,
25, 61-69.
王智弘(1993)。督導倫理中雙重關係問題之探討。學生輔導通訊,29,56-63。Wang,
C. H. (1993).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dual relationship in
supervisory ethics. Student Counseling
Newsletter, 29, 56-63.
王智弘(1993)。諮商督導中倫理問題之探討。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6,213-243。Wang,
C. H. (1993).
A discussion of ethical issues in business
supervisio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16,
213-243.
王智弘(1994)。人類科學研究─人本諮商與質的研究典範。測驗與輔導,125,2568-2570。Wang,
C. H. (1994). Research
in human sciences: A model of human-centered
counseling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asurement and Guidance, 125, 2568-2570.
王智弘(1994)。團體成員流失問題之探討。輔導季刊,30(4),27-36。Wang,
C. H. (1994).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dropouts of group
members. Counseling Quarterly, 30(4),
27-36.
王智弘(1994)。諮商與心理治療研究之倫理問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7, 95-121。Wang,
C. H. (1994).
Ethical issues in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research.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17,
95-121.
王智弘(1995)。諮商中涉及法律的倫理問題。輔導季刊,31(2),53-59。Wang,
C. H. (1995).
Ethical issues of law involved in counseling.
Counseling Quarterly, 31(2), 53-59.
王智弘(1995)。個別諮商過程中涉及的倫理問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8,191-222。(國科會論文獎助)Wang,
C. H. (1995).
Ethical issues involved in the individual
consultation process.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18, 191-222.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dissertation grants)
王智弘(1996)。諮商歷程研究所涉及當事人福祉的相關倫理問題。輔導季刊,32(2),41-51。Wang,
C. H. (1996).
The counseling process researches relevant
ethical issues involving client welfare.
Counseling Quarterly, 32(2), 41-51.
王智弘(1996)。諮商未成年當事人的倫理問題。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9,287 -321。Wang,
C. H. (1996).
ethical issues of counseling minor clients.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Counseling, 19, 287-321.
王智弘(1997)。諮商專業倫理。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41-48。 Wang,
C. H. (1997).
Professional ethics on counseling. Applied
Ethics Research Newsletter, 4, 41-48.
王智弘(1998)。網路上提供諮商服務所涉及的倫理考慮。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倫理研究通訊,7,1-6。 Wang,
C. H. (1998).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volved in providing
counseling services online. Applied Ethics
Research Newsletter, 7, 1-6.
王智弘(1998)。網路諮商的倫理課題。輔導季刊,34(3),8-16。Wang,
C. H. (1998).
Ethical issues in Internet counseling.
Counseling Quarterly, 34(3), 8-16.
王智弘(1999)。諮商專業倫理資源網站的建構過程─【諮商專業倫理研究室】的實驗與展望。應用倫理研究通訊,9,25-27。Wang,
C. H. (1999).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ethics resource website: Experiment
and exhibition of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ethics laboratory." Applied Ethics Research
Newsletter, 9, 25-27.
王智弘(1999)。心理諮商之證照制度與專業倫理。測驗與輔導,154,3211-3214。 Wang,
C. H. (1999).
The licensing system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of
counseling. Measurement and Guidance, 154,
3211-3214.
王智弘(1999)。災後心理諮商與輔導的倫理考慮。輔導季刊,35(3),29-31。Wang,
C. H. (1999).
Ethical considerations of post-disaster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Counseling
Quarterly, 35(3), 29-31.
王智弘、楊淳斐(2001)。網路諮商中可行之理論取向與實務技巧。輔導季刊,37(4),20-27。Wang,
C. H., & Yang, C. F. (2001).
Feasible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and practical
skills in Internet counseling. Counseling
Quarterly, 37(4), 20-27.
王智弘、楊淳斐(2001)。校園網路倫理的三個建構層面:網路專業倫理、使用者行為規範與優質網路文化的建立。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0,75-82。Wang,
C. H., & Yang, C. F. (2001).
Three construction levels of campus Internet
ethics: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et
professional ethics, user behavior standards,
and high-quality Internet culture. Applied
Ethics Research Newsletter, 20, 75-82
王智弘(2003)。網路諮商、網路學習與網路督導:學校輔導人員專業發展新趨勢。學生輔導,86,120-131。Wang,
C. H. (2003).
Online counseling, online learning, and online
supervision: New trends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counselors. Student
Guidance, 86, 120-131.
王智弘(2003)。督導關係與倫理問題。應用心理研究,19,18-19。Wang,
C. H. (2003).
Supervisory relationships and ethical issues.
Applie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19,
18-19.
王智弘(2005)。諮商專業倫理之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132,87-98。Wang,
C. H. (2005).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al Research
Monthly, 132, 87-98.
王智弘、楊淳斐(2006)。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概念與運用。輔導季刊,42(1),1-11。Wang,
C. H., & Yang, C. F. (2006).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Session
Counseling Model. Counseling Quarterly, 42(1),
1-11.
才頌潔、林昭璿、王智弘(2007)。復健諮商對憂鬱症患者服務提供之探討。興國學報,8,167-180。Tsai,
S. J., Lin, C. H., & Wang, C. H. (2007). A
discussion about delivering service to persons
with depression by rehabilitation counselors.
Hsing Kuo Journal, 8, 167-180.
陳雅婷、王智弘(2007)。私人開業心理諮商診所的行銷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4,15-21。Chen,
Y. T., & Wang, C. H. (2008). Marketing ethics
for private practice counseling clinics.
Applied Ethics Research Newsletter, 44,
15-21.
王智弘(2008)。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輔導季刊,44(1),1-12。Wang,
C. H. (2008). Cause analysis and
counseling strategies of Internet addiction.
Counseling Quarterly, 44(1), 1-12
王智弘、林清文、劉淑慧、楊淳斐、蕭宜綾(2008)。台灣地區網路諮商服務發展之調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9(3),395-412。(TSSCI,通訊作者)
Wang, C. H., Lin, C. W., Liu, S. H., Yang, C.
F., & Hsiao, E. L. (2008). A survey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cybercounseling in Taiwan.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9(3),
395-412.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王智弘(2008)。治療關係中知後同意過程的倫理考量。應用倫理研究通訊,45,13-26。Wang,
C. H. (2008). considerations of informed consent
processes in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s.
Applied Ethics Research Newsletter, 45,
13-26.
李偉斌、陳慶福、王智弘(2008)。網路即時諮商與晤談諮商中助人技巧、工作同盟與晤談感受之研究:以準諮商員為例。教育心理學報,40(1),1-22。(TSSCI)
Li, W. P., Chen, C. F., & Wang, C. H. (2008).
Agreements on working alliance and session
impact in cybercounseling and interview
counseling. Bulletion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40 (1), 1-22. (TSSCI)
施沛鈃、葉桂杏、王智弘(2009)。敘事治療在燒燙傷個案復健諮商之運用。興國學報,10,205
-213。Shih, P. C., Yeh, K. H., & Wang, C. H.
(2009). Narrative therapy for burn clients in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Hsing Kuo Journal, 10,
205-213.
才頌潔、王智弘(2009)。網路諮商服務精神障礙者之現況探討。輔導季刊,45(1),31-42。Tsai,
S. J., & Wang, C. H. (2009). Discussion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rnet counseling services
for persons with mental disabilities.
Counseling Quarterly, 45(1), 31-42.
文美華、王智弘、陳慶福(2009)。網路諮商機構實施電子郵件諮商服務之實務經驗與倫理行為探討。教育心理學報,40(3),419-438。(TSSCI)
Wen, M. H., Wang, C. H., & Chen, C. F. (2009).
E-mail counseling service in cybercounseling
agencies: A study of practice and ethical
behaviors.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0 (3), 419-438. (TSSCI)
張勻銘、王智弘(2009)。以全球資訊網為介面之認知治療網路即時諮商研究:以憂鬱當事人為例。教育心理學報
,41(1),45-68。(TSSCI,通訊作者) Chang, Y. M.,
& Wang, C. H.
(2009). A study of web-based online
cognitive therapy: Examples of clients with
depressive mood.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1(1), 45-68.(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 & Chang, C. (2009). Web as a too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aster
coping in
Taiwan.
Psychiatriki, 20(Supplement 1), 158.
王智弘、張玨(2009)。網站作為心理健康促進與災難因應的工具。精神醫學,20(補編1),158。
Lu,
Y., & Wang,
C. (2009). A survey study on ethics of certified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in Taiwan. Psychiatriki, 20(Supplement 1), 206-207.
盧怡任、王智弘(2009)。台灣合格諮商心理師諮商倫理調查研究。精神醫學,20(補編1),206-207。
林美芳、張馥媛、王智弘(2009)。臨床心理師非性雙重關係倫理行為與態度之調查研究。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8(6),530-540。(TSSCI,通訊作者)Lin,
M. F., Chang, F. Y., & Wang, C. H.
(2009). The investigations of clinical psychologists’
ethic attitudes andbehaviors toward non-sexual
dual relationship. 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8(6), 530-540.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李佳儒、張勻銘、王智弘(2010)。未成年人團體諮商之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4),613-637。(TSSCI,通訊作者)Li,
J. R., Chang, Y. M., & Wang, C. H.
(2010). Ethical
dilemma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group
counseling for minors. Formosa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3(4), 613-637.
張萃玲、王智弘、王智弘(2010)。高級職業學校特殊教育教師實施復健諮商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復健諮商,4,111-134。Tsui,
L. C.,
Wang, C. H., & Wang, C. H.
(2010).
The status quo, difficulti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service implemented by the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4,
111-134.
王智弘(2011)。諮商倫理教學之探討:以問題解決導向學習與角色扮演案例教學為例。輔導季刊,47(2),7-18。Wang,
C. H.
(2011).
Discussion on counseling ethics teach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role-playing cases
teaching as an example. Counseling
Quarterly, 47(2), 7-18.
王智弘(2011)。懷念台灣輔導與諮商工作的開路先峰:彭駕騂教授。輔導季刊,47(2),74-75。Wang,
C. H.
(2011).
Missing the pioneer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 in Taiwan: Professor Peng Jia-Xin.
Counseling Quarterly, 47(2), 74-75.
Lin, P-Y., Chang,
T-J., & Wang, C-H.
(2011).
Construction of Clinical Ethical Behavior Scale for Psychiatrists.
Taiwanese Journal of Psychiatry, 25
(4), 233-247.(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林伯彥、張達人、王智弘(2011)。
精神科醫生臨床倫理行為量表之編製。台灣精神醫學雜誌,25(4),233-247。(TSSCI,通訊作者)
張馥媛、林美芳、王智弘(2012)。臨床心理師心理治療知後同意之倫理行為與態度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1),105-134。(TSSCI,通訊作者)Chang,
F. Y., Lin, M. F., & Wang, C. H.
(2009).
Informed consent in psychotherapy: The ethic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of clinical
psychologists.
Formosa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3(1),
105-134.(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盧怡任、王智弘(2012)。
諮商心理師倫理判斷與倫理行為之調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3(4),783~804。(TSSCI,通訊作者)Lu,
Y. J., & Wang, C. H. (2012). A survey study on
ethics of certified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in Taiwan.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3(4),
783-804.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張勻銘、王智弘、陳彥如、楊淳斐(2012)。一次單元網路諮商運用於大學生網路成癮之症狀變化與成效。教育實踐與研究,25(1),131-161。(TSSCI)Chang,
Y. M., Wang, C. H., Chen, Y. J., & Yang, C. F.
(2012). The application of single-session
web-based counseling model to college Internet
addicts: Changes of symptoms and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25(1), 131-161.
(TSSCI)
李佳儒、張勻銘、楊淳斐、王智弘(2012)。諮商心理師團體諮商倫理信念與行為之探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4,53-82。(TSSCI,通訊作者)Li,
J. R., Chang, Y. M., Yang, C. F., & Wang, C. H.
(2010).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ethical
beliefs and behaviors on group counseling.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34, 53-82.(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林美芳、郭倩嵐、林倩如、鄧博仁、王智弘(2012)。一次單元諮商概念在自殺危機處遇之運用。臨床心理學刊,6(1),83。Lin,
M. F., Guo, C. L., Lin, C. J., Deng, B. R., &
Wang, C. H. (2012).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ingle Session Counseling Model in
the suicidal crisis. Archives of Clinical
Psychology, 6(1), 83.
林倩如、王智弘(2012)。我國兒童網路成癮研究發展現況之探討。輔導季刊,48(4),1-9。Lin,
C. J., & Wang, C. H. (2012).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children's Internet addiction in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48(4), 1-9.
張勻銘、王智弘、楊淳斐、李佳儒 (2012)。當事人和諮商師發展友誼關係之經驗:當事人觀點。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5(4),633-658。(TSSCI)
Chang, Y. M., Wang, C. H., Yang, C. F., &
Li, J. R., (2010).The client's
perspective on friendship with a former
counselor. Formosa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25(4), 633-658.
(TSSCI)
林倩如、許欣偉、王智弘(2012)。人際互動團體心理治療於精神官能症病房之運用—以心理動力取向為基礎。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刊,18(1),17-30。Lin,
C. R., Hsu, H. W., & Wang, C. H. (2012).
Interactional group therapy in a neurotic ward.
Chinese Group Psychotherapy, 18(1),
17-30.
林倩如、王智弘、林旻沛(2012)。網路成癮兒童之動力取向團體。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刊,18(4),11-27。Lin,
C. R., Wang, C. H., & Lin, M. P. (2012).
Short-term
psychodynamic group program on Internet
addiction children.
Chinese Group Psychotherapy, 18(4), 11-27.
王智弘(2013)。跨越國際:推動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商研究風氣。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1),vi。Wang,
C. H. (2013).
Crossing the nations: Promoting the counseling
research of Chinese culture-inclusion.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5(1), vi.
王智弘(2013)。朝向含攝文化的諮商研究:開展含攝華人文化的助人專業倫理觀。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2),vi。Wang,
C. H. (2013).
Approaching the culture-inclusion counseling
research: Discovering the helping profession
ethics of Chinese culture-inclusion.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5(2), vi.
王智弘(2013)。積極投入含攝文化理論建構:以助人專業倫理雙元模型為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3),vi-xi。Wang,
C. H. (2013). Active involvi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e-inclusive theory: The
duality model of helping professional ethics as
an example.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5(3), vi-xi.
王智弘(2013)。從文化理解到含攝文化理論之建構:從助人專業倫理雙元模型到研究倫理雙元模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5(4),vi-xii。Wang,
C. H. (2013). From culture understanding to
culture-inclusive theory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ity model, from helping
professional ethics to research ethics.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5(4),
vi-xii.
王智弘(2014)。應用心理研究中的含攝文化考量。應用心理研究,60,33-40。Wang,
C. H. (2014). Culture-inclusive considerations
in applied psychological research. Research
in Applied Psychology, 60, 33-40.
王智弘、劉淑慧、張勻銘、楊淳斐、鄧志平(2014)。心理諮商研究倫理守則建置之意見調查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6(1),51-71。(TSSCI)Wang,
C. H., Lui, S. H.,
Chang, Y. M., Yang, C. F., & Deng, C.
P. (2014). A survey of
counseling research ethics code building.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6(1),
51-71. (TSSCI)
鄧志平、楊育儀、劉淑慧、王智弘、盧怡任(2014)。以O*NET職業資料建構三層次職能架構:兼顧職涯訓練和生活輔導需求的可跨職業之職能架構。輔導季刊,50(4),39-49。Deng,
C. P., Yang, P., Lui, S. H.,
Wang,
C. H.,
& Lu, Y. J. (2014). The development of a
three-level transferabl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model using O*NETTM database.
Counseling Quarterly, 50(4), 39-49.
王智弘(2014)。立足華人文化、貢獻普世諮商:華人心理諮商本土化學術社群的成立與華人心理諮商本土化專欄的設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1),vi-ix。Wang,
C. H. (2014). Based on Chinese culture,
contribution to universal counseling: The
founding of Chinese academic community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umn of Chinese indigenous counseling.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6(1),
vi-ix.
劉淑慧、王智弘(2014)。頂天立地的生涯發展模型:華人生涯網之理論基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1),76-87。Lui,
S. H., & Wang, C. H. (2014). The Model of
Career Development Touching the Sky Yet
Grounded: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Chinese Career
Net.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6(1),
76-87.
王智弘(2014)。易經的自由聯想:從卦象看性交易少女的輔導。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2) ,vi-vii。Wang,
C. H. (2014).
Free sssociation of ideas from Book of Chang
(Yijing):Discussion on female juvenile
prostitution guidance by Guaxiang (Yijing
Poetics).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6(1),
vi-vii.
王智弘(2014)。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觀: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建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3),vi-xv。Wang,
C. H. (2014). Chinese culture-inclusive view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The construction
of Single Session Counseling Model.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6(3),
vi-vx.
Liu, S. H., Wang, C. H., Deng C. P., Keh, F. B.,
Lu, Y. J., & Tsai, Y. C. (2014).
Action research using a Chinese career model
based on the wisdom of Classic of
Changes and it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 8(2), 83-94. (SSCI)
劉淑慧、王智弘、鄧志平、郭富美、盧怡任、蔡雅琦(2014)。
基於易經智慧的華人生涯模式的行動研究及其應用,環太平洋心理學雜誌,8(2),83-94。
(SSCI)
王智弘(2014)。推動亞洲與華人的本土諮商心理學。台灣心理諮商季刊,6(4),vi-viii。Wang,
C. H. (2014). Promo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in Asia and
Chinese culture region.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6(3),
vi-vx.
王智弘(2015)。本土諮商心理學的時代意義。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1),vi-viii。Wang,
C. H. (2015).
The new era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7(1),
vi-vx.
王韋琇、王智弘(2015)。外遇風暴後:以情緒取向伴侶治療探究外遇所引發的依附創傷。
輔導季刊,51(2),14-20。Wang, W. H., &
Wang, C. H. (2015).
Exploring the attachment injury after
experiencing extramarital affair with EFT couple
therapy.
Counseling Quarterly, 51(2), 14-20. Wang,
W. H., & Wang, C. H. (2015). Exploring the
attachment injury after experiencing
extramarital affair with EFT couple therapy.
Counseling Quarterly, 51(2), 14-20.
王智弘(2015)。易經對心理諮商本土化的啟發。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2),vi-vii。Wang,
C. H. (2015).
I-Ching and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7(2),
vi-vii.
王智弘(2015)。推動心理諮商本土化的行動策略。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3),vi-vii。Wang,
C. H. (2015).
The
promotion
strategy for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7(3),
vi-vii.
林青穎、王智弘、陳淑惠、劉淑慧、柯志鴻(2015)。國小家長版網路成癮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6(4), 517-539。(TSSCI)Lin,
C. Y.,
Wang, C. H.,
Chen, S. H., Liu, S. H., & Ko, C. H.
(2015).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Elementary school parent version and its
analysis of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6(4),
517-539. (TSSCI)
王韋琇、陳姝蓉、王智弘(2015)。委外式員工協助方案心理師之專業倫理困境與其因應策略。教育心理學報,47(2),199-216。(TSSCI,通訊作者)Wang,
W. S., Chen, D., &
Wang, C. H.
(2015).
The professional ethical dilemmas for
psychologists in outsourcing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s) and their coping strategies.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7(2),
199-216.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王智弘(2015)。心理諮商本土化的新據點與新起點。台灣心理諮商季刊,7(4),vi-vii。Wang,
C. H. (2015).
The new strong and starting point for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7(4),
vi-vii.
Liu, S., Lu, Y. Deng, C., Wang,
C., Keh, F. B., & Tsai, Y. (2015).
Social practice of a career guidance project: Based on
the wisdom of Classic of Changes.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 9,
50-64.(SSCI)劉淑慧、盧怡任、鄧志平、王智弘、郭富美、蔡雅琦(2015)。
生涯輔導計畫的社會實踐—基於《易經》的智慧,環太平洋心理學雜誌,9(2),1-15。
(SSCI)
王智弘 (2016)。危機即是轉機:從危機干預談網路成癮的危險因子。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1),vi-xi。Wang,
C. H. (2016).
Crisis is the turning point:
From crisis intervention to risk factor
of Internet addiction.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8(1),
vi-xi.
謝明瑾、王智弘(2016)。國民小學諮商心理師面臨保密議題倫理判斷歷程之敘說研究。台灣諮商心理學報,4(1),17-43。Hsieh,
M. C., & Wang, C. H. (2016). A narrative
research on ethical judgment process of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when facing confidentiality issues. Journal
of Taiwan Counseling Psychology, 4(1),
17-43.
盧麗瓊、王智弘、陳增堂、盧怡任(2016)。上海地區高校心理諮詢師倫理判斷與倫理行為調查研究。台灣諮商心理學報,4(1),45-62 。Lu,
L. Q.,
Wang, C. H.,
Chen,
Z. T., & Lu, Y. J.
(2016). A narrative research on ethical judgment
process of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 at
elementary schools when facing confidentiality
issues. Journal of Taiwan Counseling
Psychology, 4(1),
45-62.
王智弘
(2016)。含攝儒家功夫論的本土專業倫理觀:從助人倫理雙元模型談儒家的倫理自我修為之道。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2),vi-xii。Wang,
C. H. (2016).
Indigenous view of Confucius culture-inclusive
profession ethics:
From the duality model of helping professional
ethics to Confucius
way of ethical self-cultivation.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8(2),
vi-xii.
王智弘(2016)。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虔敬的繼承、創造的發展
。輔導季刊 ,52(2),1-4。Wang,
C. H. (2016).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Taiwan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Association: The
inheritance of godlin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on.
Counseling Quarterly, 50(2), 1-4.
王智弘(2016)。開啟一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新時代:談世界本土諮商心理學推動聯盟的成立。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3),vii-ix。Wang,
C. H. (2016).
Open a new era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World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Alliance (WICPA).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8(3),
vii-ix.
劉淑慧、王智弘、鄧志平、楊育儀、李華璋、盧怡任(2016)。安身立命的生涯資訊系統:客觀事實與主觀敘說的聯姻。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3),1-22。Liu,
S., Wang, C. H., Deng, C. P., Yang, P., Lee, H.
C., & Lu, Y. J. (2016). Career information cyber
system: The union of objective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narratives.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8(3),
1-22.
王智弘(2016)。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目標。台灣心理諮商季刊,8(4),vii-x。Wang,
C. H. (2016).
The go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8(4),
vii-x.
王智弘(2017)。探索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發展理路。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9(1),vii-x。Wang,
C. H. (2016).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Taiwan Counseling Quarterly, 9(1),
vii-x.
劉淑慧、王智弘、夏允中、孫頌賢(2017)。期待兩種心理學之中道發展。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8,1-3。(TSSCI)Liu,
S. H., Wang, C. H., Shiah, Y. J., & Sun, S. H.
(2017). Looking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ddle way of two kinds of psychology.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48,
1-3. (TSSCI)
王智弘(2017)。探索華人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以儒家的諮商觀點為例。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9(2),vii-x。
Wang,
C. H. (2017).
Exploring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The concept of confucian
counseling as an example.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9(2),
vii-x.
劉淑慧、孫頌賢、夏允中、王智弘(2017)。
後現代思維與第二波正向心理學在諮商的應用。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49,1-15。(TSSCI)Liu,
S. H., Shiah, Y. J., Wang, C. H., & Sun,
S. H. (2017). Application of postmodernism and
the second wav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counseling.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49, 1-15.
王智弘(2017)。從心理學本土化到社會科學本土化:本土社會科學研究的可能發展方向、目標與策略。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9(3),vi-x。Wang,
C. H. (2017).
From the indigenization of psychology to the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 Potential
directions, goals and strategies in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9(3),
vi-x.
王智弘、劉淑慧、孫頌賢、夏允中(2017)。文化脈絡中的危機、轉機與復原力:本土諮商心理學研究的方向、目標與策略。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0,1-28。(TSSCI,通訊作者)Wang,
C. H., Liu, S. H., Sun, S. H., &
Shiah, Y. J. (2017). Crisis, chance, resilience
and culture context: Probing into the direction,
goal and strategy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50, 1-28.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王精文、王智弘、徐妍榛(2017)。員工協助方案之探索:以聯合服務模式推動台灣科學園區員工協助方案之經驗。輔導與諮商學報,39(2),1-28。Wang,
C. W., Wang,
C. H., & Hsu, Y. C. (2017).
The study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The
experience of consortium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model for Taiwan’s science park
enterprises. Archive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39(2), 1-28.
陳源滄、施丁仁、王智弘(2017)。國民小學教師員工協助方案之需求評估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39(2),29-54。
Chen, Y. C., Shih, T. J., & Wang, C. H. (2017).
The needs assessment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on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rchive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39(2),
29-54.
施丁仁、陳源滄、王智弘(2017)。員工協助方案提供企業諮商服務過程中涉及雙重關係倫理議題之探討。輔導與諮商學報,39(2),55-78。Shih,
T. J., Chen, Y. C., & Wang, C. H. (2017).
The ethical issues over dual relationship
in the workplace counseling service offered by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Archive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39(2), 55-78.
王智弘(2017)。受苦有意義、煩惱即菩提:探討華人文化中的循環反覆、辯證思維與雙元性特質觀點作為諮商心理學本土化的重要資產。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9(4),vi-xii。Wang,
C. H. (2017).
Suffering is meaningful,
affliction is Bodhi: Exploring
cyclical repetition,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du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culture as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indigenization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9(4), vi-xii.
夏允中、劉淑慧、王智弘、孫頌賢(2018)。
靈性及安身立命:從四大存有問題建構貫串靈性與生涯的本土化理論。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1,1-26。(TSSCI)Shiah,
Y. J., Liu, S. H., Wang, C. H., & Sun, S. H.,
(2018). Spirituality and living with one's
spirit: From four big questions of human
existence to construct indigenous theories for
spirituality and career.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51, 1-26. (TSSCI)
孫頌賢、劉淑慧、王智弘、夏允中(2018)。證據導向實踐的諮商專業發展。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2,1-18。(TSSCI)Sun,
S. H., Liu, S. H., Wang, C. H., & Shiah, Y. J.
(2018). Counsel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52, 1-1.
王智弘(2018)。說大人,則藐之?與巨人作戰是成為巨人的必要途徑:試評「
儒家心理學:黃光國難題正面臨的迷陣與突破」。本土心理學研究,49,85-90。(TSSCI)If
you want to persuade a big figure, you must
first despise him? Fighting against giants is a
necessary way to become a giant: A review of
"Confucian Psychology: The Maze and Breakthrough
of Hwang Kwang-Kuo's Problem."
Indigenou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Societies, 49,
85-90. (TSSCI)
林幸台、王智弘(2018)。
台灣輔導與諮商專業的繼承與開展:本土輔導與諮商專業發展的回顧與探索。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1-22。(TSSCI,通訊作者)Lin,
H. T., &
Wang,
C. H. (2018).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 Review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profession.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53, 1-22.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劉淑慧、夏允中、王智弘、孫頌賢(2019)。
自我及其在生活世界中的運作:從存在現象學處境結構觀之。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5,1-26。(TSSCI)
Liu, S. H., Shiah, Y. J., Wang, C. H., & Sun, S.
H., (2018). Self and how it operates in a life
world: An existential phenomenological view.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55, 1-26.
(TSSCI)
王智弘、夏允中、張蘭石、陳復、黃光國(2019)。總結五四,再創未來: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宣言,鵝湖月刊,527,5-8。 Wang,
C. H., Shiah, Y. J., Chang, L. S., Chen
F., & Hwang, K. K. (2019). Summarizing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reshaping the future: A
declaration of Chinese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Legein Monthly, 527, 5-8.
王智弘(2019)。員工協助方案本土化的研究策略。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0(1),vi-x。Wang,
C. H. (2019).
Research strategy for indigenization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0(1), vi-x.
王智弘、施丁仁(2019)。探討員工協助方案倫理的本土化:華人員工協助方案倫理守則芻議。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0(1),1-20。Wang,
C. H., & Shih, T. J. (2019).
Exploring
the indigenization of professionale ethics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Proposal for the
ethical code of Chinese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0(1), 1-20.
王智弘、施丁仁(2019)。員工協助方案本土化:從倫理開始。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0(1),31-37。Wang,
C. H., & Shih, T. J. (2019).
Indigenization of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Starting with ethics.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0(1), 31-37.
王智弘(2019)。諮商本土化探索之路:從在地化的本土化、文化融合的本土化到文化繼承的本土化。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0(2),vii-xiv。Wang,
C. H. (2019).
Exploration of indigenization of
counseling: From localization,indigenization of
cultural fusion to indigeniza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0(2), vii-xiv.
王智弘、楊淳斐(2019)。諮商本土化的實務探索之路:以一次單元督導模式的發展為例。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0(2),xv-xxxvi。Wang,
C. H., & Yang, C. F. (2019).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e of indigenization of
counseling: 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ngle
Session Supervision Model as an example.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0(2), xv-xxxvi.
王智弘、楊淳斐、張勻銘(2019)。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與防治對策。刑事法雜誌,36(3),21-86。Wang,
C. H., Yang, C. F.,
& Chang, Y. M. (2019).
Internet addiction of teenager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Criminal Law Journal, 36(3),
21-86.
王智弘(2019)。諮商實務的本土化探究:以心理健康危險因子檢核表為例。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0(3),vi-xx。Wang,
C. H. (2019).
Exploration of indigenization of
counseling: From localization,indigenization of
cultural fusion to indigenizat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0(3), vi-xx.
Ko, C.
H., Chen, S. H.,
Wang, C. H., Tsai, W. X., & Yen, J. Y. (2019).
The clinical utility of the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Gaming Version,
for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in the DSM-5
among
young adul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6, 4141.(SSCI, SCI Expanded)
柯志鴻、陳淑惠、王智弘、蔡雯翔、顏如佑(2019)。陳氏網絡成癮量表(遊戲版)對於DSM-5
中年輕人網路遊戲障礙的臨床應用。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雜誌,16,4141.(SSCI、SCI擴充)
張素惠、莊謹鳳、王智弘(2019)。員工協助方案人員面對保密議題之倫理判斷歷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1(2),231-255。(TSSCI,通訊作者)Chang,
S. H., Chuang, J. F., &
Wang,
C. H. (2019).
Ethical judgment process for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 professionals on confidentiality issues.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1(2),
230-255.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趙燕、王郁琮、王智弘(2019)。
臨床護理師職業倦怠雙元三因子效度研究。教育心理學報,51(2),207-229。(TSSCI)Zhao,
Y., Wang, Y, L., &
Wang,
C. H. (2019).
A validation study of bi-factor structure of
Chinese nurses burnout with ESEM.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1(2), 207-229.
王智弘(2019)。國際與本土、變遷與因應:網路諮商的本土發展。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0(4),vi-xvi。Wang,
C. H. (2019).
International and indigenous, change and
response: The indigenous development of online
counseling.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0(4), vi-xvi.
王智弘(2020)。含攝文化諮商的進路:從跨文化諮商、多元文化諮商到本土化諮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1(1),vi-xii。Wang,
C. H. (2020).
Approaches with cultural-inclusive
counseling: From cross-cultural counseling,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to indigenous
counseling.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1(1), vi-xii.
王智弘(2020)。本土化研究的文化關懷與生命投入:開展六層辯證詮釋之「本土社會科學創造詮釋學」。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1(2),vi-xiv。Wang,
C. H. (2020).
Cultural care and life engagement in
indigenous research: Developed the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Creative-Hermeneutics" of
six-layer dialectical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1(2), vi-xiv.
王智弘(2020)。從
921、SARS到新冠肺炎:正念思維災難學習與專業成長。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1(3),vi-xii。Wang,
C. H. (2020).
From 921, SARS to COVID-19: Mindful
thinking, disaster learning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1(3), vi-xii.
田廣曉、王智弘、楊淳斐、陳增堂、劉純姣、徐凱文、安芹、張勻銘(2020)。中國大陸諮商師非性雙重關係倫理態度與倫理行為之調查研究。輔導與諮商學報,42(2),31-62。Tian,
G. X., Wang, C. H., Yang, C. F., Chen, Z. T.,
Liu, C. J., Xu, K. W., An, Q., & Chang, Y. M.
(2020).
A survey of the ethical attitudes
and ethical behaviors of non-sexual dual
relationships of counselors in mainland China. Archive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42(2), 31-62.
田廣曉、王智弘(2020)。大陸地區大學諮商師涉及雙重關係倫理議題之本土化探討。本土心理學研究,54,1-64。(TSSCI,通訊作者)Tian,
G. X., & Wang,
C. H. (2020).
An indigenous study of the dual relationship
ethical issues encountered by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China. Indigenou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Societies, 49,
85-90.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王智弘(2020)。大膽的建構、小心的求證?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嘗試與挑戰。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1(4),vii-xi。Wang,
C. H. (2020).
Boldly construct and carefully verify?
Attempts and callenges of indigeniz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1(4), vii-xi.
王智弘(2021)。從書寫自我療癒到心理位移:談本土化諮商理論之創見與流變。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2(1),vi-xii。Wang,
C. H. (2021).
From self-healing writing to psychological
displacement: On the creation and evolution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theory.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2(1), vi-xii.
莊謹鳳、張素惠、程雅妤、王智弘
(2021)。
性侵害案件中提供司法單位心理諮商報告之倫理考量。輔導與諮商學報,43(2),89-119。(通訊作者)Chuang,
J. F., Chang, S. H., Cheng, Y. Y., &
Wang, C. H. (2021).
Ethical considerations in providing counseling
reports to the judiciary in cases of sexual
assault. Archive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43(2), 89-119. (Corresponding
Author)
張素惠、程雅妤、莊謹鳳、王智弘(2021)。企業諮商中面臨企業與員工利益衝突之倫理判斷歷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62,117-152。(TSSCI,通訊作者)Chang,
S. H., Cheng, Y. Y., Chuang,
J. F., & Wang, C. H.
(2021).
The process of ethical judgment on managing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employees in workplace counseling.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62, 117-152.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陳亮螢、王智弘(2021)。疫情下的醫務社會個案工作: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的運用初探。社區發展,175,194-205。Chen,
L. Y., & Wang, C. H. (2021).
Medical social casework under the epidemic: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 single
session counseling model. Community
Development Journal (Quarterly), 175,
194-205.
王智弘(2021)。助人關係中的療癒與倫理:文化中的治療實務反思與本土理論展望。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2(2),vi-x。Wang,
C. H. (2021).
Healing and ethics in helping
relationships: Reflections on therapeutic
practices in culture and prospects of indigenous
theories.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2(2), vi-x.
王智弘、羅家玲(2021)。台灣本土心理諮商的探索:從本土諮商到精準諮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2(3),vi-xiv。Wang,
C. H., & Luo,
J. L. (2021).
Theories exploration of Taiwanese
indigenous counseling: From indigenous
counseling to precision counseling.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2(3), vi-xiv.
羅家玲、王智弘(2021)。以佛法為智慧的心理治療取徑。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2(4),vi-xiv。
Luo, J. L., & Wang, C. H.
(2021).
A psychotherapy approach based on Buddhist
wisdom.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2(4), vi-xiv.
王智弘、羅家玲(2022)。建構本土諮商心理學的對話與交流平台。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3(1),vi-ix。Wang,
C. H., & Luo,
J. L. (2022).
Constructing a dialogue and exchange
platform for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3(1), vi-ix.
王智弘(2022)。科技在諮商上的運用:網路諮商、精準諮商與元宇宙諮商。輔導季刊,58(2),1-12。Wang,
C. H. (2022).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in
counseling: Internet counseling, precision
counseling and metaverse counseling.
Counseling Quarterly, 58(2), 1-12.
羅家玲、王智弘(2022)。建構學習動機的本土化研究:從文化心理學出發。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3(2),vi-vii。Luo,
J. L., & Wang, C. H.
(2022).
Constructing indigenous research on
learning motivation: From cultur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3(2), vi-vii.
王智弘、羅家玲(2022)。本土心理學研究的撰寫與發表策略。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3(3),vi-xiii。Wang,
C. H., & Luo,
J. L. (2022).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trategies for indigenous
psychological article.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3(3), vi-xiii.
程雅妤、張素惠、莊謹鳳、王智弘(2022)。華人文化脈絡下高中職輔導教師多重角色衝突倫理判斷歷程之研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65,27-62。(TSSCI,通訊作者)Cheng,
Y. Y., Chang, S. H., Chuang, J. F.,
& Wang, C. H. (2021).
The process of ethical judgment on multi-role
conflicts of high school counselors i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Chinese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65, 27-62.
(TSSCI, 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M. F., Chang, Y. M., Wang, J. Y., & Wang,
C. H. (2022).
Therapeutic mechanism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single-session suicide
crisis intervtenion.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Psychotherapies, 22(2),
49-62.(SSCI, Crresponding Author)
羅家玲、王智弘(2022)。本土化研究的身心療癒:以文化脈絡的基礎。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3(4),vi-xi。Luo,
J. L., & Wang, C. H.
(2022).
Body and mind healing in indigenous
research: Based on cultural context.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3(4), vi-xi.
王智弘(2023)。如何善用東西文化以開展本土化研究:以建構含攝文化理論的知識論策略與本土社會科學創造詮釋學為工具。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4(1),vi-xx。Wang,
C. H. (2023).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to carry out
indigenization research: Using "epistemological
strategy for constructing
culture-inclusive theories" and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creative-hermeneutics" as toolst.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4(1), vi-xi.
王智弘(2023)。人工智慧治理雙元模型:試論ChatGPT與Conversational
AI 在諮商上的可能應用及其倫理議題。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4(2),vi-lviii。
Wang, C. H.
(2023).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to carry out
indigenization research: Using "epistemological
strategy for constructing
culture-inclusive theories" and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creative-hermeneutics" as tools.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4(2), vi-lviii.
王智弘(2023)。懷念社會科學本土化與心理學本土化的導師:黃光國教授
。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4(3),vii-xxii。Wang, C. H.
(2023).
Remembering the Mentor of Social Science
Indigenization and Psychology Indigenization:
Professor Kwang-Kuo Hwang.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4(3), vii-xxii.
林淑君、鄧志平、鄭鈴諭、黃宗堅、陳嬿任、王智弘、羅家玲(2023)。「大數據分析輔助大學輔導模式」之建置規劃:以彰化師大為例」。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14(3),261-301。Lin,
S. C., Den, C. P., Cheng, L. Y., Huang, T. C.,
Chen, Y. R., Wang, C. H., & Lou, J. L. (2023).
Proposing a Big-Data-Assisted College
Psychological Services Model at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Journal of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14(3),
261-301.
B.研討會論文
王智弘(1998,2月)。
網路諮商涉及的倫理問題。網路諮商工作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王智弘(1998,10月)。網路輔導與諮商相關的倫理問題。1998世界心理衛生與輔導會議。臺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王智弘(2000,4月)。網路專業倫理、使用者行為規範與優質的網路文化─談如何建立優質的校園網路倫理。全國大學院校校園網路倫理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王智弘(2000,11月)。網際網路對助人專業帶來的契機與挑戰。2000諮商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1,10月)。心理衛生資訊網路的建構-以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為例。心理衛生網絡交流座談會。臺北,臺北市立療養院。
王智弘(2001,10月)。心理衛生網路服務的倫理與相關議題。心理衛生網絡交流座談會。臺北,臺北市立療養院。
王智弘(2001,11月)。學校輔導工作網路化趨勢。學校網輔導工作網路化趨勢與應用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1,11月)。網路諮商的校園應用。學校網輔導工作網路化趨勢與應用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1,12月)。迎接網際網路時代—網路媒體在諮商輔導上的應用現況與未來。e 世代的網路諮商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王智弘、林清文、劉志文、魏嘉宏(2001,10月)。「輔導與諮商」教育資源網站之建構過程-「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的實驗與展望。廿一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楊淳斐(2001,11月)。網路諮商之應用理論與實務技巧。學校網輔導工作網路化趨勢與應用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楊淳斐(2001,12月)。網路諮商服務的倫理議題。e世代的網路諮商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
王智弘、劉志文(2001,5月)。九年一貫綜合活動教學之網路資源應用。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統整課程之教學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2,11月)。我國諮商心理師之教學、考試與任用配套措施規劃與探討。心理師法與校園輔導研討會。高雄,輔英科技大學。
王智弘(2002,11月)。建立健全的諮商心理專業體系:心理師法的衝擊與諮商專業實務應用之探討。心理師法與校園輔導研討會。高雄,輔英科技大學。
王智弘(2002,11月)。諮商心理師培育課程之遠距教學與遠距督導策略。諮商與心理治療實習和專業督導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王智弘、林清文、劉淑慧、楊淳斐、蕭宜綾(2002,10月)。台灣地區網路諮商發展現況與倫理議題研究。台灣心理治療學會第一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台灣大學。
王智弘、林清文、蕭宜綾、蕭慧雯(2002,11月)。九年一貫綜合活動領域師資培育網路創新教學之探討─以綜合活動教材教法課程設計為例。九年一貫課程與師資培育之革新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楊淳斐、王智弘、張勻銘(2002,11月)。生涯諮商服務網路化的策略與實施—全人發展取向的生涯諮商網路服務。中國輔導學會2002諮商心理與輔導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李偉斌、王智弘、陳慶福(2002,11月)。網路即時諮商中工作同盟、晤談感受與諮商口語反應之歷程分析。中國輔導學會2002諮商心理與輔導專業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王智弘(2003,1月)。台灣地區網路諮商的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開平中學。
王智弘(2003,4月)。如何面對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所可能帶來的壓力與焦慮。「運動、休閒與心理健康學術研討會」暨中華心理衛生協會九十二年年會。臺北,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王智弘(2003,6月)。輔導網路中的青少年-探討青少年網路成癮之諮商與輔導策略。輔導人員對青少年網路成癮行為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
王智弘(2003,6月)。輔導人員對青少年網路成癮的因應之道。輔導人員對青少年網路成癮行為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
王智弘(2003,6月)。輔導人員如何因應網路世界的社會衝擊。輔導人員對青少年網路成癮行為之挑戰與因應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
王智弘、蕭宜綾、黃健峰(2003,7月)。危機處理網站民眾使用行為分析-以SARS心理健康資訊網為例。SARS防疫經驗分享、省思、展望研討會。臺北,台灣公共衛生學會。
王智弘(2003,10月)。心理學在網路社會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2003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對話」研討會。臺北,世新大學。
王智弘(2003,10月)。從心理需求看資訊網路社會的風險管理與幸福追求-「資訊網路社會的社會學分析」之啟發與對話。「2003社會學與心理學的對話」研討會。臺北,世新大學。
王智弘(2003,11月)。從SARS心理輔導之網路資源應用看校園危機處理之網路因應機制。中國輔導學會2003年會暨諮商心理與輔導專業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智弘、蕭宜綾、黃健峰、魏嘉宏、劉志文(2003,11月)。運用知識管理與網路科技以建立學校輔導工作團隊-以「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資訊服務團隊為例。中國輔導學會2003年會暨諮商心理與輔導專業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智弘、蕭宜綾、黃健峰、魏嘉宏、蘇盈儀(2003,12月)。運用知識管理以經營心理衛生資訊網站工作團隊─理論構想與實務應用。台灣精神健康與心理治療2003聯合年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楊淳斐(2003,12月)。心理衛生服務的倫理、法律、科技介面與網路安全問題。台灣精神健康與心理治療2003聯合年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2004,4月)。從專業倫理的觀點看心理師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諮商專業演進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4,4月)。運用網路諮商以因應青少年網路問題行為。青少年網際網路使用相關問題與防治對策研討會。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王智弘(2004,11月)。諮商專業倫理之理念架構與諮商專業倫理機制的運作模式。中國輔導學會2004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德聰、陳明終、張景然、王智弘
、林世莉(2004,11月)。台灣青少年需求調查之研究。新世代之探索:陽光青少年健康新心情研討會。臺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王智弘、楊淳斐(2004,12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2004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林清文、王智弘、蕭慧雯(2004,12月)。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網路輔助教學融入問題導向-生涯發展課程之效果研究。2004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唐訢雅、廖婉喻、蘇盈儀(2005,5月)。家事商談〈調解〉的倫理議題。2005家事商談國際研討會。台南,長榮大學。
楊豐兆、王智弘、黃健峰(2005,6月)。基於多重代理人架構的網路即時諮商系統之研究。第一屆台灣軟體工程研討會。臺北,圓山大飯店。
Wang, C. H., & Li, S. Y.(2005,
Sep.).
A study on messenger-mediated real-time
webcounseling of solution focused orientation.7th
Pacific Rim Regional Congress of Group
Psychotherapy & 4th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Psychotherapy. Programme & Abstract Book:136.
Wang, C. H., & Lin C. L.(2005,
Sep.).
The help-seeking perception process of user on
message board of Taiwan Counseling Net.7th
Pacific Rim Regional Congress of Group
Psychotherapy & 4th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Psychotherapy. Programme & Abstract Book:137.
王智弘(2005,10月)。從網路特性與生命發展看就業促進與人力資源。2005中台灣人力資源研討會。台中,南山人壽教育訓練中心。
王智弘(2005,10月)。復健與諮商的攜手成長之旅:從身心障礙者的諮商實務關切看本土性復建諮商之理論建構與專業發展方向。轉型與發展:創造師範教育新風貌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5,11月)。從全人發展取向、團體輔導與網路資源談國中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設計與實施。2005年中國輔導學會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關懷新弱勢族群與建立諮商與輔導的多元視角。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5,12月)。網路沉迷問題的可能成因與輔導策略。Young
Game攻略關懷青少年研討會。台中,中信大飯店。
Lin, C. C., Li,
Y. C., Bai, Y. M., Chen. J. Y., Hsu, C. Y., Wang,
C .H., Chiu, H. W., & Wan, H. T.(2005).
The evaluation of game-based e-learning for
medical education: A preliminary survey.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2005 Symposium
Proceedings: 1032.
王智弘、楊淳斐、黃健峰、謝佳臻(2006,3月)。網路資源在中輟學生復學輔導工作上的功能與運用成效-「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網路資源服務的初步成果報告。2006學生中輟防治輔導經驗傳承研討會。彰化,立德文教會館。
王智弘(2006,10月)。政府部門員工心理健康服務運用網路諮商之探討。員工心理健康及諮商輔導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王智弘(2006,10月)。E世代網路交友行為之心理學內涵與相關影響。大專校院網路交友風險管理研討會諮商輔導研討會。雲林,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王智弘(2006,10月)。網路成癮的成因與輔導:台灣的研究與實務觀點。2006年中國輔導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王智弘、楊淳斐、黃健峰、謝佳臻(2006,10月)。網路諮商服務在中輟學生復學輔導上的運用-以「全國中輟學生復學輔導資源研究發展中心」為例。2006年中國輔導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張勻銘、王智弘(2006,12月)。憂鬱情緒當事人之認知治療網路即時諮商。2006年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壁報論文比賽第三名)
王智弘(2007,10月)。
學校輔導工作的專業化發展方向:從專業倫理談起。2007年中
國輔導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卓翠玲、戴嘉南、王智弘(2007,10月)。人際困擾當事人接受網路即時諮商之研究。2007年中國輔導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文美華、陳慶福、王智弘(2007,10月)。電子郵件諮商之實務經驗、困難及因應方式、與諮商倫理行為之探討。2007年中國輔導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才頌潔、王智弘(2007,10月)。精神障礙者的諮商需求與網路諮商求助意願之調查研究
。2007年中國輔導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施文正、王智弘(2007,12月)。心理健康主題網路討論區之使用者經驗分析。2007年台
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牛格正、王智弘(2007,12月)。台灣婚姻與家族治療專業發展與倫理議題的契機與挑戰
。2007年家族治療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8,3月)。建立校園網路沉迷預防機制之對策與挑戰。學校心理健康促進研討
會暨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第35屆第2次會員大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2008,7月)。「薄紗舞臺效應」與宣洩治療功能網路:部落格現象的心理學解
讀。九十七年度中區大專校院敞開心中的防火牆,心網捕手研討會。雲林,國立虎
尾科技大學。
王智弘、張勻銘(2008,7月)。運用網路諮商以協助憂鬱情緒當事人。九十七年度中區大
專校院敞開心中的防火牆,心網捕手研討會。雲林,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王智弘(2008,9月)。兒童及青少年網路成癮症之輔導策略。兒童及青少年網路成癮之
探討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黃昭蕙、王智弘(2008,10月)。台灣催眠師之專業倫理信念與行為初探。第47屆台灣心
理年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馥媛、王智弘
、林美芳(2008,10月)。臨床心理師心理治療知後同意之倫理行為與倫
理態度。第47屆台灣心理年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林美芳、王智弘
、張馥媛(2008,10月)。治療師對治療中非性雙重關係倫理行為與態度
之調查研究。第47屆台灣心理年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吳珮瑀、王智弘(2008,10月)。可為與不可為之界線:諮商督導之倫理考量。第47屆台
灣心理年會。臺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勻銘、王智弘、李佳儒(2008,10月)。諮商結束後友誼關係對當事人影響經驗之研
究。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50週年(2008)年會暨學術研討
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
李佳儒、王智弘、張勻銘(2008,10月)。諮商專業人員團體諮商倫理行為與態度之調查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50週年(2008)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
盧怡任、王智弘(2008,10月)。諮商心理師倫理判斷與倫理行為之調查研究。台灣輔導
與諮商學會50週年(2008)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08,11月)。校園網路沈迷之現況分析及預防探討。「串連家園與校園:以健
康促進行動提升青少年心理復原力」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張勻銘、林美芳、張馥媛、盧怡任、李佳儒、吳佳慧、吳珮瑀、黃昭蕙(2008,12
月)。建構助人專業倫理規範之系列研究行動。2008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
合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壁報論文比賽第三名)
王智弘、張勻銘、黃健峰、郭思琪、蕭宜綾(2008,12月)。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建置危
機處理網站的行動回顧。2008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臺北,國立台灣大
學。
王智弘、張勻銘、黃健峰、楊淳斐、郭思琪(2008,12月)。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建置心
理健康資源網站的行動回顧。2008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臺北,國
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呂淑貞、牛君白、黃健峰(2008,12月)。員工心理健康計畫的規劃與推動-以
「公務人員網路諮商服務網」為例。2008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台
北,國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2008,12月)。台灣網路諮商發展的回顧與前瞻-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的探索
經驗與未來展望。2008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聯合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李佳儒、王智弘(2008,12月)。團體諮商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研究。2008台灣心理治療
與心理衛生聯合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2009,3月)。從輔導與諮商心理專業的觀點談國家心理健康政策。中華心理
衛生協會年會暨「一起走出不景氣-職場心理健康促進座談會與心理衛生高峰論壇:
當前國家心理衛生政策的願景」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葉致芬、王智弘(2009,6月)。精神醫療駐地實習諮商心理師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初
探。2009年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優秀口頭論文獎)
林夏安、王智弘(2009,6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網路即時視訊諮商運用於焦慮情緒當
事人諮商之初探。2009年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台中,國立台
中教育大學。
陳慧苓、王智弘(2009,6月)。「青少年網路成癮相關因素檢核表」編製必要性之探
討。2009年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林示安、王智弘、羅敏馨、張月菱(2009,6月)。高中職特殊教育學校復健諮商倫理之現
況探討。2009年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
學。(優秀壁報論文獎)
周玥岑、王智弘、馬超琴、馬心正(2009,6月)。高中職身心障礙學生就業服務員倫理信
念與倫理行為之相關研究。2009年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台
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王智弘、張勻銘(2009,7月)。網絡成癮的問題成因分析與諮商輔導策略。首屆兩岸四
地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南京,南京大學。
張勻銘、王智弘(2009,7月)。虛擬實境暴露治療於社會畏懼症之應用。首屆兩岸四地
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南京,南京大學。
王智弘(2009,8月)。網路成癮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之探討。2009員工心理健康及諮商輔
導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Wang,
C. H., & Chang,
C. (2009, September).
Web as a tool of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and
disaster coping in Taiwan. 2009 World
Congress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for Mental Health.
Athens, Greece: Hilton Hotel.
Lu, Y. J., & Wang, C. H. (2009, September).
A survey study on ethics of
certified
counseling
psychologistsin
Taiwan.
2009 World Congress of
the World
Federation
for Mental Health.
Athens, Greece:
Hilton Hotel.
王麗淳
、王智弘、鳳華(2009,9月)。應用行為分析療育工作者倫理理念、倫理行為之
調查研究。98年度應用行為分析國際研討會。臺北,
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鍾宇星、王智弘(2009,9月)。網路諮商特性與實務指南之探討。第48屆台灣心理年會
。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徐右任、王智弘(2009,9月)。網路成癮與憂鬱情緒共病性之問題成因探討與心理治療
策略。第48屆台灣心理年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陳慧苓、王智弘(2009,9月)。新國民運動:台灣「網路合購」現象與心理因素之探討
。第48屆台灣心理年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王智弘(2009,10月)。學校工作情境中易遭遇的諮商倫理議題。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
2009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姜雨杉、王智弘(2009,10月)。基督徒諮商師的靈性經驗對其諮商專業的影響。台灣輔
導與諮商學會2009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李
佳儒、王智弘、張勻銘(2009,10月)。大專校園高關懷學生介入困境與倫理議題之初
探。學校輔導與諮商專業工作之省思與重建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王智弘(2009,11月)。助人專業倫理案例教學之探討。2009中區大學應用倫理個案教學
學術研討會。彰化,大葉大學。
王智弘(2009,12月)。
從八八水災心理健康資訊網的建置談網路在災難心理健康上的
角色。2009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實踐大學。
郭思琪、王智弘(2009,12月)。焦慮情緒當事人認知行為網路即時團體諮商之研究。
2009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實踐大學。(壁報論文比賽第二
名)
陳雅婷、王智弘、王郁琮(2009,12月)。付費心理諮商當事人諮商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
關因素探討。2009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實踐大學。(壁報論
文比賽第三名)林青穎、吳姵瑩、謝明謹、王智弘
(2010,6月)。東南亞地區外籍配偶婚姻暴力之諮商倫
理議題探討。2010年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教
育大學。
張勻銘、王智弘(2010,7月)。認知行為治療於網路成癮之應用。第二屆兩岸四地大專院
校心理輔導與諮商高峰論壇暨2010華人輔導與諮商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
林倩如、王智弘(2010,7月)。醫療院所兒童臨床心理師保密態度與行為之探討。第二
屆兩岸四地大專院校心理輔導與諮商高峰論壇暨2010華人輔導與諮商學術研討會。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Chen, Y. J., Wang, C. H., Chang, Y. M., & Yang,
C. F.
(2010, August).
A research
of
web-based
Single
Session Counseling Model
for clients with Internet
addic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f 4th Asian
Congress of Health
Psychology. Taipei, Taiwan: Howard
International
House Taipei.
Hsu,
Y. J., Wang, C. H., Chen, S. H., Ko, C. H.,
Liu, S. H., & Lin, C. Y.
(2010,
August).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Child(CIAS-C).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4th Asian
Congress of Health Psychology. Taipei,
Taiwan: Howard
International
House
Taipei.
Lin, C. Y., Wang, C. H., Chen, S. H., Ko, C.
H., Liu, S. H., & Hsu, Y. J. (2010,
August). The
construction of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Parent (CIAS-P).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4th Asian
Congress of Health
Psychology. Taipei, Taiwan: Howard
International House Taipei.
Chan,
H. L., Wang, C. H., Liu, S. H., Chen, S. H.,
Ko, C. H., & Shih, Y. C.
(2010, Augus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Risk
FactorsScale for Adolescen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4th Asian
Congress
of Health Psychology. Taipei,
Taiwan: Howard International
House Taipei.
Shih,
Y. C., Wang, C. H., Liu, S. H., Chen, S. H.,
Ko, C. H., & Chan, H. L.
(2010, Augus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Addiction Risk Factors
Scale-Child (IARFS-C)
.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4th Asian
Congress of Health Psychology. Taipei,
Taiwan: Howard International House
Taipei.
Wang, W.
F.,
& Wang, C. H. (2010, August).
Narrative inquiry of the self-healing
process through blog wri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4th Asian
Congress
of Health Psychology. Taipei, Taiwan: Howard
International House
Taipei.
王智弘(2010,9月)。心理治療在變遷中的華人社會:專業倫理規範的觀察。2010兩岸
華
人心理治療高峰會議。
臺北,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
王智弘、陳慧苓、施映竹、陳彥如、張勻銘、劉淑慧、陳淑惠、柯志鴻(2010,12月)。網
路成癮與脫離成癮脈絡分析模式及其應用:網路成癮危險因數量表之編製與治療
處遇之研究。2010第八屆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實踐大學。
王智弘
、陳慧苓、施映竹、陳彥如、林雅涵、張勻銘、劉淑慧、陳淑惠、柯志鴻、楊淳斐、 林倩如(2011,7月)。網路成癮的評估模組與治療研究。第三屆兩岸四地高校心理
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澳門,澳門科技大學。
劉淑慧、鄧志平、王智弘(2011,7月)。具生命與文化主體特色的生涯諮商。第三屆兩
岸四
地高校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澳門:澳門科技大學。
林美芳、王智弘(2011,10月)。自殺衡鑑之「評估模組」概念。第50屆台灣心理年會。
台中,亞洲大學。
張勻銘、王智弘、陳彥如、楊淳斐(2011,10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網路諮商運用於大
學生網路遊戲成癮之研究。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1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
嘉義大學。
沈玉翎、王智弘(2011,10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於受霸淩學生之應用。台灣輔導與諮
商學會2011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王智弘(2011,12月)。中部科學園區EAP中心建置及危機處理案例。亞太地區員工協助
方案專業實務國際論壇。台中,國立中興大學。
劉淑慧、王智弘、鄧志平、王思峰、李華璋、黃健峰(2011,12月)。融合理性與直觀的生
涯資訊與線上輔助系統之建構與應用:以華人生涯網為例。2011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
年度聯合會。臺北市:實踐大學。林倩如、王智弘、林美芳、張馥媛(2012
,2月)。臨床心理師進行兒童心理治療之知後同
意倫理態度研究。2012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台中,亞洲大學。林美芳,郭倩嵐,林倩如,鄧博仁,王智弘
(2012
,2月)。一次單元諮商概念在自殺危機
處遇之運用,2012年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台中,亞洲大學。
王智弘(2012,6月)。諮商與輔導領域專業倫理的內涵與發展歷史。台灣職業重建協會
2012促進身心障礙者就業國際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12,7月)。台灣心理師法實行後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所遇到的問題與思考:課程訓練與專業倫理層面。第二屆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會專業機構與專業人員註冊系統大會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分會2012年學術會議。北京,北京大學。
王智弘(2012,7月)。華人社會的心理治療專業倫理。第二屆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會專業機構與專業人員註冊系統大會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分會2012年學術會議。北京,北京大學。
王智弘(2012,8月)。心理諮商專業倫理之理念與實踐。第六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北京,溫都水城。
蔡毅樺
、王智弘(2012,10月)。「兒童諮商合併父母諮詢模式」倫理議題及其因應之初探性研究。2012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12,11月)。當代大學生網絡使用疾患之探討。第四屆兩岸四地高校心理輔導
與諮詢高峰論壇。上海,上海海洋大學。
王智弘(2012,11月)。企業助人行為與志工培訓。亞太地區員工協助方案高峰論壇。台
中,國立中興大學。
王智弘(2012,12月)。心理衛生倫理觀:回顧與展望。2012第十屆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
衛生年度聯合會。臺北,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王智弘(2012,12月)。台中做為台灣心理健康城市的示範中心。2012台中市心理健康城
市國際論壇。台中,台中市政府。王智弘(2012,12月)。
專業倫理:心理諮詢專業的核心價值與信任基礎。上海高校心理 諮詢協會第二十屆年會。上海,東華大學。
王智弘(2013,3月)。
簡介心理健康行動聯盟理念。中華心理衛生協會與台灣心靈健康資 訊協會年會。
「心理健康主流化—全民需要的心理健康」論壇。臺北,國立台灣大學。
劉淑慧、王智弘、陳弈靜、鄧志平、楊育儀、林妙穗、蘇芳儀、盧怡任(2013,6月)。華人
生涯網生涯開展風格量表之編製與應用
。第五屆兩岸四地高校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
壇。
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王智弘、楊淳斐、張勻銘、林美芳、卓翠玲、陳彥如、林雅涵、林夏安(2013,6月)。具積
極正向特質之ㄧ次單元諮商模式及其實務應用
。第五屆兩岸四地高校心理輔導與諮 詢高峰論壇。
香港,香港城市大學。王智弘(2013,6月)。機遇與挑戰
-網絡時代的網絡心理服務。首屆中國網絡心理諮詢學 術大會。北京,北京理工大學。
王智弘(2013,6月)。台灣
網絡心理諮詢與心理服務。首屆中國網絡心理諮詢學術大會。 北京,北京理工大學。
王智弘(2013,7月)。職業重建專業倫理之推動現況。台灣職業重建協會2013年促進身心
障礙者就業國際研討會暨會員大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韋琇
、陳姝蓉、王智弘(2013,10月)。心理師於委外模式EAPs的倫理困境與因應策略
。2013年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年會暨「走入吾土與吾民:輔導與諮商工作的本土化和在
地化」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市立大學。
王智弘(2013,11月)。
心理健康的公共事務參與-從災難中成長出來的心理健康行動。
2013年臺灣諮商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中,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王智弘(2013,12月)。
企業心理諮商與員工協助方案:機會與挑戰-聯合服務模式的
台灣經驗。2013年「健康員工與企業永續」論壇。臺北,中國文化大學。王智弘
、賈曉明、王浩威、柯志鴻、張純吉、林煜軒、張立人(2013,12月)。華人心理健
康與網路科技:心理衛生工作者的終極戰場。2013第十一屆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 聯合會暨心靈書展。臺北,
實踐大學。
王智弘(2013,12月)。華人心理諮商工作中的文化理解與實務議題-我的探索經驗。
2013彰化師大教育學院跨領域交流國際研討會-文化、生涯與統計的交會。彰化,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14,4月)。以助人專業倫理核心概念雙元模型推展職業重建倫理。2014促進
身心障礙者就業國際研討會暨台灣職業重建專業協會會員大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
王智弘(2014,4月)。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詢倫理觀。上海大學生心理諮詢方法與途徑
國際研討會。上海,上海海洋大學。王智弘(2014,4月)。
員工協助方案
(EAPs)經驗分享:從政策推動到人員培訓。2014
職場身心健康管理促進論壇。台中,翔園航太研習園區。
Wang, C. H., & Chang, Y. M. (2014, May).
Chinese culture-inclusive ethics of helping profession.
21st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Psychotherapy World Congress of
Psychotherapy.
Shanghai,
China.
Wang, C. H., Liu, S. H., Deng, C. P., Chang,
Y. M., & Yang, C. F. (2014, May).
The
appropriateness
and application of counseling research
ethical codes. 21st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Psychotherapy World Congress
of Psychotherapy. Shanghai, China.
張祐瑄、王智弘(2014,5月)。無過失責任職業災害員工輔導之初探:以某鐵道公司為
例
。2014年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王智弘(2014,8月)。網路成癮與自殺防治-網路成癮之處遇。自殺防治學會年會暨學術
研討會。臺北,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
鄭逸寧、吳昌彥、王智弘(2014,8月)。企業員工擔任員工協助關懷員之心理歷程與生
命經驗初探。第四屆國際心理治療研究學會台灣分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南投,國立
暨南國際大學。
王智弘、周勵志(2014,12月)。心靈工作者的倫理責任與社會參與。2014年第十二屆台
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暨心靈書展。臺北,實踐大學。
王智弘、陳震宇(2014,12月)。網路在台灣助人場域上的應用-20年的回顧。2014年第
十二屆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衛生年度聯合會暨心靈書展。臺北,實踐大學。
Wang, C. H., Yang, C. F.,
Chang, Y. M., Lin, C. J., Liu, S. H., Huang,
T. C., &
Pai, C. J. (2014, Sep).
The application of duality model of helping profession
ethics.
The 6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igenous
&
Cultural Psychology Confer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Wang, C. W., & Wang, C. H. (2014, Sep).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culture-inclusive ethics
education of helping
professional.
The 6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igenous & Cultural
Psychology Confer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Corresponding author)
Liu, S. H., Wang, C. H., Deng, C. P., &
Huang, T. C. (2014, Sep).
The Chinese career
model of Yi-
Jing’s wisdom of change.
The 6th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igenous & Cultural
Psychology
Confer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 W., & Wang, C. H. (2014, Sep).
Buddhist precepts inclusive ethics of
helping
professional.
The 3rd Cross-Strait Forum on Psych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W. H., Chen, D., & Wang, C. H. (2014,
Sep).
EFT marriage therapy for
couples of
experiencing workplace
extra affair: A case study.
The 3rd Cross-Strait Forum on
Psycholog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 H. (2014, Dec).
The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net
addiction based on
Taiwan
data.
ISIA2014,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ternet
Addiction 3rd
Annual Conven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Yang, C. F., Chang, Y. M., Wang, C. H., Liu,
S. H., Chen, S. H., & Ko, C. H.
(2014, Dec).
The
prevalence and 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of
Internet addic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in Taiwan.
ISIA 2014,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ternet Addiction
3rd Annual Conventio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Corresponding author)
王智弘(2015,4月)。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詢與治療倫理觀。第四屆全國人本主義心理
諮詢與治療學術會議。四川,西南民族大學。
王智弘、楊淳斐、劉淑慧、黃宗堅(2015,5月)。探討含攝華人文化之心理諮商理論建
構。首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研討會。新北,輔仁大學。
黃宗堅、王智弘、劉淑慧(2015,5月)。華人家庭諮商專業之辨證模型:含攝道家文化
之理論建構。首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研討會。新北,輔仁大學。
劉淑慧、洪瑞斌、黃宗堅、王智弘、彭心怡(2015,5月)。德性存在生涯諮商模式:從生
涯不確定性之中的兩大籌劃策略到四聖締。首屆華人應用心理國際研討會。新北,輔
仁大學。
王智弘(2015,5月)。華人心理諮詢專業的發展方向:以含攝文化的心理諮詢作為心理
諮詢本土化的重要策略。第12屆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學術交流會。北京,
北京航太航空大學。
陳姝蓉、王韋琇、王智弘(2015,6月)。駐地實習心理師經歷督導雙重關係之經驗探究
。2015全國輔導與諮商碩博士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南投,暨南大學。
王智弘(2015,7月)。從含攝文化觀點檢視性親密雙重關係的倫理議題。第四屆中國
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會專業機構與專業人員註冊系統大會暨中國心理學會
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分會2015年學術會議。北京,北京大學。
王智弘(2015,7月)。心理諮詢專業倫理。第四屆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會專業
機構與專業人員註冊系統大會暨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分會2015年學術會
議。北京,北京大學。
鍾燕宜、王智弘、劉純姣、陳星如、王芷薪、陳秋華、陳林佳、梁泓舸(2015,10月)。
職場常見員工心理問題之企業諮商應用。臺灣員工協助專業協會2015年會暨華人員工
協助專業論壇。臺北,文化大學。
王智弘(2015,10月)。如何推動輔導與諮商本土化研究。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5年會
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劍潭青年活動中心。
王智弘(2015,11月)。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之耕耘交響曲。第六屆兩岸四地大專院校心
理輔導與諮商高峰論壇暨2015年華人輔導與諮商學術研討會。臺北,劍潭青年活動中
心。
王智弘(2015,11月)。推動輔導與諮商本土化,我們可以做些什麼?第六屆兩岸四地大專
院校心理輔導與諮商高峰論壇暨2015年華人輔導與諮商學術研討會。臺北,劍潭青年
活動中心。
王智弘(2015,11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第二十三屆年會暨上
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3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
劉純姣、王智弘(2015,11月)。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及其執行中的倫理困境。
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第二十三屆年會暨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30周年學術
研討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
曹寧寧、石惠、盧麗瓊、王智弘、盧怡任(2015,11月)。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師諮詢倫理
的現況調查。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第二十三屆年會暨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開展30周年學術研討會。上海,上海交通大學。
王智弘(2015,12月)。台灣輔導工作狀況與心理諮詢本土化研究。黑龍江省高校學生心
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第八屆年會暨學術交流會。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
學。
張勻銘、王智弘、陳彥如、林若涵(2016,3月)。網路諮商於網路成癮之應用。2016台灣
應用心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中,中山醫學大學。
王智弘(2016,8月)。台灣本土諮商心理學發展的展望。2016本土諮商心理學國際學術
研討會:含攝文化的諮商心理學。南投,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
王韋琇、程威銓、趙淑珠、王智弘(2016,8月)。我們還能再愛嗎?以生態系統理論整合
分析親密伴侶暴力的助人系統工作:以2000年到2016年的研究。2016本土諮商心理
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含攝文化的諮商心理學。南投,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
劉淑慧、黃宗堅、王智弘(2016,8月)。離院青年的成人之旅:從易經哲學和德行存在
生涯模式闡明韌性。2016本土諮商心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含攝文化的諮商心理學。
南投,日月潭青年活動中心。
黃宗堅、劉淑慧、王智弘(2016,8月)。反思華人伴侶諮商:易經辯證模式的可能契
機。2016本土諮商心理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含攝文化的諮商心理學。南投,日月潭青
年活動中心。
王智弘(2016,9月)。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詢倫理。首屆(2016)國際心理治療與心理
諮詢科學技術大會。四川,家園國際酒店。
王智弘(2016,11月)。從國際化、在地化到本土化:高校心理諮詢的發展方向。2016年
高校學生事務國際論壇: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上海,同濟大學。
王智弘(2016,11月)。心理諮詢的本土化。江西省心理學大會。江西,南昌大學。
王智弘(2016,11月)。從台灣諮商心理專業的發展歷程看諮商心理師證照制度的過去與
未來。2016年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臺北校區。
王智弘(2017,4月)。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詢理論建構嘗試:談助人倫理雙元模型與
一次單元諮商模式。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治療與諮詢專業委員會文化與心理治療學組
「首期文化與心理治療論壇
」。西安,大雁塔和頤酒店。
王智弘(2017,4月)。從心理諮詢的專業發展談台灣地區高校心理健康服務法律議題。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精神衛生法與高校心理健康發展專題論
壇。上海,上海海洋大學。
王智弘(2017,4月)。以西方與華人文化的助人專業倫理觀探討網癮治療的倫理議題。
中國醫師協會第十三屆精神科醫師年會。武漢,歐亞會展國際酒店。
王智弘(2017,4月)。心理治療與心理諮詢的本土化。中國醫師協會第十三屆精神科醫師
年會。武漢,歐亞會展國際酒店。
王智弘(2017,4月)。含攝華人文化的心理諮詢倫理。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註冊工作
委員會「督導與倫理:心理諮詢與治療的專業化」研討會。武漢,荷田酒店。
張素惠、莊謹鳳、王智弘(2017,5月)。整合式員工協助方案人力資源人員專業倫理困境
之敘事研究。2017全國輔導與諮商博碩士論文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
莊謹鳳、張素惠、王智弘(2017,5月)。諮商紀錄給不給?心理師服務性侵害個案面對司
法領域之跨專業合作倫理議題。2017全國輔導與諮商博碩士論文研究生學術研討會
。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程雅妤、趙燕、王智弘(2017,5月)。含攝華人文化觀點的高中輔導專業倫理困境之探究
。2017全國輔導與諮商博碩士論文研究生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17,6月)。心理諮詢的本土化:本土諮詢心理學的研究方向、目標與策略。
中國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大會暨第五屆註冊系統大會。北京,北京大學。
王智弘(2017,7月)。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本土化的可能做法與方向。第五屆海峽心理論
壇暨首屆文化心理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福建省三明市,三明賓館。
王智弘、楊淳斐、張勻銘、陳淑惠、劉淑慧、柯志鴻(2017,9月)。網路成癮危險因子檢
核表之編製及其實務應用。第七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
壇。澳門,澳門科技大學。
王智弘(2017,9月)。心理諮商本土化的可行策略與實務應用。第七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
區高校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澳門,澳門科技大學。
王智弘(2017,9月)。如何發展本土化的心理諮商模式:以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為例。第
地區高校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澳門,澳門科技大學。
王智弘(2017,9月)。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發展與展望。第七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高校心
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澳門,澳門科技大學。
王智弘(2017,10月)。心理學研究的研究倫理審查經驗分享。台灣心理學會第56屆年會
暨國際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
王智弘(2017,10月)。探索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年會暨學
術研討會。高雄,高雄師範大學。
王智弘(2017,11月)。華人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理論基礎。2017上海國際心理諮詢理論與實
踐論壇暨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第25屆學術年會。上海,建橋學院。
Wang, C. H. (2017, Nov).
How to indigenize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Duality
Model of Helping Professional Ethics as an
example. First Southeast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RCP2017).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Hanoi, Vietnam.
Wang, C. H., Lui, S. H.,
Huang, T. C., Shiah, Y. J., Yang, C. F.,
Chang, Y. M., &
Chen, Y. A. (2017, Nov). Implication
exploring and scal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ethics in Taiwan. First Southeast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RCP2017).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Hanoi,
Vietnam.
Chen, Y. A., Wang, C. H.,
Lui, S. H., Huang, T. C., Shiah, Y. J.,
Yang, C. F., &
Chang, Y. M. (2017, Nov). The study of
culture-inclusive research ethics in
Taiwan.
First Southeast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RCP2017).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Hanoi, Vietnam.(Corresponding author)
Chang, Y. M., Wang, C. H.,
Yang, C. F., & Chen, Y. A. (2017, Nov).
The
mediation role of preference for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 between
frustrations and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among adolescent with ADHD.
First Southeast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RCP2017).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Hanoi, Vietnam.(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 H. (2017, Nov).
The indigenization of ethics of applied
psychology. First
Southeast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RCP2017). University of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Hanoi, Vietnam.
王智弘(2017,12月)。心理治療本土化之探索。2017年第十四屆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
衛生聯合會。台北,實踐大學。
Tian, G. X.,
Lin, C. L., Chang, Y. M., & Wang, C. H. (2018, April).
The
ethical
concern on dual relationship issues of university counselors in
mainland
China. The 12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Kaohsiung, Taiwan: Garden Villa.(Corresponding author)
Lin, C. L.,
Tian, G. X., Chang, Y. M., & Wang, C. H. (2018, April).
Research on
the ethical judgment courses of the counselors in resettlement
institutions faced with the issues of confidentiality. The
12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Kaohsiung,
Taiwan: Garden Villa.(Corresponding author)
Zhao, Y., Liu,
W. L., Cheng, Y. Y., & Wang, C. H. (2018, April).
The ethical
judgments and behaviors of community volunteer counselors in
Chinese
society. The 12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Kaohsiung, Taiwan: Garden Villa.(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 A.,
Wang, C. H., Liu, S. H., Huang, T. C., Shiah, Y. J., Yang, C.
F., &
Chang, Y. M. (2018, April).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
researchers’
perspectives on research ethics in Taiwan. The 12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Kaohsiung, Taiwan:
Garden
Villa.(Corresponding author)
Wang, C. H., &
Yang, C. F. (2018, April). The indigenization of counseling
ethics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The Duality Model of
Helping
Professional Ethics as an example.
The 12th Anniversary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Kaohsiung, Taiwan:
Garden Villa.
Wang, C. H. (2018,
July). How to indigenize counseling
psychology in Asia and
World.
ISPA 2018-4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Association, Tokyo, Japan:
Tokyo Seitoku University.
Wang, C. H. (2018,
July).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sychology (Student
Support System) in
Taiwan.
ISPA 2018-4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Association,
Tokyo, Japan:
Tokyo Seitoku
University.
Wang, C. H. (2018,
July). The Education and
Practice of Guidance Teacher in
Taiwan.
ISPA 2018-40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Psychology Association, Tokyo, Japan:
Tokyo Seitoku University.
王智弘(2018,9月)。文化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華人本土諮詢心理學與本土社會科學
的展望。2018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國際論壇。
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
王智弘(2018,11月)。本土社會科學的未來與展望。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展望:第一屆
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18,11月)。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第十屆馬來西亞學校教師輔導
研討會
。吉隆坡,馬來西亞,Armada Hotel。
王智弘(2019,4月)。探索華人本土諮商心理學之理論基礎。「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展望
:跨領域的交流」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研究社群論壇。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19,5月)。校園網路成癮的預防、介入與處遇模式。2019年臺灣網路成癮防治
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南: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
王智弘(2019,7月)。青少年網路成癮問題與防治對策。2019
年青少年問題新思維研討會
:青少年成癮問題與防治對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王智弘(2019,8月)。為何表達性藝術治療需要本土化?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第七屆中國表達藝術心理療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蘇州,西交利物浦大學。
Wang, C. H. (2019,
October).
School Mental Health Strategy for Internet Addiction Prevention.
The 2nd Global Summit of Mental
Health Advocates, 2019,
Taipei, Taiwan: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王智弘(2019,10月)。員工協助方案的倫理與訓練。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19年會暨學術
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19,10月)。華人自主心理學理論與實證研究的建立:以研究倫理雙元模型和
一次單元諮商模式為例。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心理學家研討會—全球化背景下心理學前
沿與生涯發展。濟南:濟南大學。
王智弘(2019,10月)。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與治療策略。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心理學家研
討會—全球化背景下心理學前沿與生涯發展。濟南:濟南大學。
王智弘(2019,11月)。本土社會科學的發展-A咖的路。第二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
暨第三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程雅妤、張素惠、莊謹鳳、王智弘(2019,11月)。從含攝華人文化探究高中職輔導教師
多重角色衝突之倫理判斷歷程。第二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本土諮商心
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張素惠、莊謹鳳、程雅妤、王智弘(2019,11月)。企業諮商中面臨企業與員工利益衝突
之倫理判斷歷程。第二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
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莊謹鳳、程雅妤、張素惠、王智弘(2019,11月)。心理師涉及性侵害受害人法院傳喚出
庭之心理歷程與倫理考量。第二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本土諮商心理學
學術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張勻銘、David Bickham、王智弘、Michael
Rich(2019,11月)。青少年網路成癮危險因子
:以台灣台中與美國波士頓為例。第二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本土諮商
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壁報論文比賽第一名)
王智弘(2019,11月)。一次的力量:含攝華人文化的一次單元諮詢模式。中國心理學會
人格心理學專業委員會2019年學術年會暨家庭教育與人格健康高峰論壇。漳州,閩南師範
大學。
王智弘(2019,12月)。網路成癮的心理健康。2019第十五屆台灣心理治療聯合會。台北:
實踐大學。
Wang, C. H., Yang, C. F., & Chang, Y.
M.
(2020,
June).
Indigenization of counseling in Chinese
culture: "The Duality Model of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Helpers" as
an example.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Chang, Y. M.,
&
Wang, C. H.
(2020,
June).
Ontogenetic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bicultural
self
and ethical education
of the helping
professionals
.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Chang, S. H.,
Chuang, J. F., Cheng, Y. Y.,
&
Wang, C. H.
(2020,
June).
The ethical dilemma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built-in
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EAPs) professionals.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Chuang, J. F.,
Cheng, Y. Y., Chang, S.
H.,
&
Wang, C. H.
(2020,
June).
Ethical issues encountered
by
counselors in
assisting protective
clients on
interdisciplinary
judicial system
cooperation.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g, Y. Y., Chang, S. H., Chuang, J.
F.,
&
Wang, C. H.
(2020,
June).
To do or not to do? The
ethical
dilemma of school counselors in Chinese culture.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M. I.,
&
Wang, C. H.
(2020,
June).
The ethical issues
of art work in art
therapy: In
case of
art exhibition. The 1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sia-Pacific
Network for Moral Educ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Shi,
Y. H.,
Chang, Y. M., Ko, C. H., Chen, S. H., Yang,
C. F.,
&
Wang, C. H.
(2020,
July).
Research on cl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addiction risk factors, Internet
addiction, an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he
9th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ternet Addiction
Conference.
(Corresponding author)
周宇賓、劉書瑜、江燕、柯志鴻、劉淑慧、楊淳斐、張勻銘、施郁恆、王智弘(2020,8月)
。新冠疫情下大學生希望感、心理健康危險因子與網路成癮之研究。2020年臺灣網路
成癮防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20,10月)。本土諮商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心性與心理的對話」本土學術研討
會。花蓮:東華大學。
王智弘(2020,10月)。疫情下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因應之道:本土諮商心理學的視角。
2020年臺灣心理學年會。台北:中央研究院。
王智弘(2020,10月)。雖然不太會做研究,但沒關係:我如何走出一條學術研究與實踐
的道路。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2020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實踐大學。
王智弘(2020,11月)。從在地民眾的文化主體中開展社會科學本土化的方向。本土化的推
進:立足本土、胸懷世界-第三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本土諮商心理學
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劉書瑜、江燕、周宇賓、張素惠、王智弘(2020,11月)。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特點分
析:以諮商專業倫理為視角。本土化的推進:立足本土、胸懷世界-第三屆社會科學本
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江燕、歐海峰、劉書瑜、周宇賓、王智弘(2020,11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社會支
持對留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希望感的中介作用。本土化的推進:立足本土、胸懷
世界-第三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江燕、陳美伊、周宇賓、劉書瑜、王智弘(2020,11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人生病
歷程之歷程之探究。本土化的推進:立足本土、胸懷世界-第三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
術研討會暨第四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陳美伊、王智弘(2020,11月)。藝術治療作品展示倫理之本土化研究初探。本土化的推
進:立足本土、胸懷世界-第三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四屆本土諮商心
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程雅妤、陳美伊、張素惠、莊謹鳳、王智弘(2020,11月)。校園合作系統中的輔導倫理困
境探討。本土化的推進:立足本土、胸懷世界-第三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
第四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2020,12月)。從心理諮商視角探究儒學中的助人觀與倫理觀。當代新儒學的創造
性轉化國際學術會議。中壢:國立中央大學。
林淑君、鄧志平、黃宗堅、王智弘、羅家玲、鄭鈴諭、陳嬿任(2021,10月)。大學校園精
準心理諮商與輔導系統之建置:以彰化師大為例。第四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
第五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程雅妤、張素惠、王智弘(2021年10月)。一次單元諮商模式應用於親職諮詢之個案研究[壁報
發表]。第四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五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彰化: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王智弘、陳美伊(2021,10月)。藝術治療倫理。2021年台灣藝術治療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線上研討會。
王智弘(2021,12月)。一次單元網路成癮處遇模式。2021第十六屆台灣心理治療聯合會。
線上研討會。
王智弘、陳美伊(2022,10月)。以藝術治療作品展示倫理研究照見藝術治療倫理教育之路
。2022年創造性藝術治療聯合學術研討會。
莊登閔、莊謹鳳、王智弘(2023,11月)。運用資訊與通訊技術(ICT)建立工作關係:社工
經驗與觀點。第六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
張素惠、莊謹鳳、陳美伊、程雅妤、王智弘(2023,11月)。職場關懷員應用一次單元諮商模
式於職場關懷晤談之助益及其賦能研究。第六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本土
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
陳美伊、程雅妤、張素惠、莊謹鳳、王智弘(2023,11月)。從目睹暴力兒童畫作談起:藝術
治療作品相關倫理議題之本土化探討。第六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本土
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
莊謹鳳、陳美伊、程雅妤、張素惠、王智弘(2023,11月)。心理師服務性侵害當事人與社工
合作之保密倫理判斷。第六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本土
諮商心理學學術
研討會。
程雅妤、張素惠、莊謹鳳、陳美伊、王智弘(2023,11月)。華人學校輔導員倫理價值衝突之
研究。第六屆社會科學本土化學術研討會暨第七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
Cheng, Y. Y.,
Chang, S. H., Chuang, J. F., Chen, M. I.,
Wang, C. H. (2023, Nov). Exploring the
Conflicting Ethical Values of Chinese School
Counselors.
The 6th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Social
Science Conference & The 7th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Counseling Psychology Conference.
C.專書及專書論文
陳聰文、陳貴龍、張月艮、劉淑慧、徐美惠、吳百能、吳正勝、王智弘(1987)。職業探索活動(教案及學生手冊),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系編印。
王智弘、楊淳斐、龔慧珠、劉慈倫(1993)。休閒策略與輔導。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成人教育中心。
王智弘(1996)。未成年人諮商的倫理問題。於牛格正(主編),諮商實務的挑戰:處理特殊個案的倫理問題(21-66頁)。臺北:張老師文化。
王智弘(1998)。班級團體輔導活動方案設計的理論基礎。於教育廳(主編),高中團體輔導手冊(1-9頁)。
王智弘、楊淳斐
(1998)。網路諮商服務的發展及其所涉及的倫理問題。於中國輔導學會(主編),輔導學大趨勢(449-476頁)。臺北:心理。
王智弘
、林意蘋、張勻銘、蘇盈儀譯(2006)。
輔導與諮商原理:助人專業的入門指南。臺北:學富文化。(ISBN:
978-7840-81-X)
王智弘(2006)。解讀網路現象:談關懷青少年的壓力調適。於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主編),為生命上彩:生命關懷小手冊。
王智弘(2006)。
青少年網路世界的虛擬與真實。於劉明堂(主編),2007世界年鑑(49-50頁)。臺北:中央通訊社。(ISBN:
978-986-82897-0-3)
王智弘(2006)。
親師攜手合作做好親子教育與家庭教育。於台中縣神岡國小(主編),營造健康心家園用愛擁抱更大的幸福:臺中縣國民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參考資料彙編(3-5頁)。台中:台中縣政府。(ISBN-13:
978-986-00-8508-8)
王智弘(2007)。尋找美麗新世界:談公務人員的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於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研習中心(主編),研習論壇精選第一輯:地方治理的藍海策略(469-482頁)。南投: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研習中心。(ISBN:
978-986-00-9007-9)
王智弘(2008)。校園網路成癮問題的可能成因分析與諮商輔導策略。於郭麗安(主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導師手冊(20-37頁)。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牛格正、王智弘(2008)。助人專業倫理。臺北:心靈工坊。(ISBN:
978-986-6782-40-4)
王智弘、林雅涵、施映竹、陳彥如、陳慧苓、張勻銘、黃健峰、盧怡任(2008)。網事知多少:網路成癮輔導防治人員培訓手冊。嘉義:嘉義市政府。
王
智弘(2009)。網路諮商、網路成癮與網路心理健康。臺北:學富文化。(ISBN:
978-986-6624-22-3)
王智弘(2010)。網路諮商。於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主編),生涯發展輔導師培訓教材(161-175頁)。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王智弘(2010)。生涯資訊管理與諮詢。於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主編),生涯發展輔導師培訓教材(191-202頁)。臺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王智弘(2011)。網路成癮的成因分析與輔導策略。
於謝禮丞(主編),樂活-興大校園的故事(14-24頁)。台中:國立中興大學。
王智弘(2013)。虛擬世界
、現實危機:細說網路成癮
。於沈秀臻(主編),苦惱的文明國度(137-142頁)。臺北:中華利氏學社。
王智弘(2015)。網路成癮的結與解 。於臺北市生命線協會(主編),青春盤絲洞:青少年的癡狂迷思(18-23頁)。臺北:臺北市生命線協會。
劉純姣、王智弘(2015)。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及其執行中的倫理困境。於黃晞建、朱健(主編),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第二十三屆年會暨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591-599頁)。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曹寧寧、石惠、盧麗瓊、王智弘、盧怡任(2015)。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師諮詢倫理的現況調查。於黃晞建、朱健(主編),上海高校心理諮詢協會第二十三屆年會暨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3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實踐(607-623頁)。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王智弘、楊淳斐(2016)。一次的力量:含攝華人文化觀點的一次單元諮商模式。臺北:張老師文化。(ISBN:
978-957-693-878-8)
王智弘、葉怡伶、盧怡任、蔡易辰、鍾筑凡(
2018)。「教育部各級學校網路成癮學生個案輔導作業流程及輔導資源手冊」(綜合版)。臺北:教育部。
王智弘、葉怡伶、盧怡任、蔡易辰、鍾筑凡(
2018)。「教育部各級學校網路成癮學生個案輔導作業流程及輔導資源手冊」(大學版)。臺北:教育部。
王智弘、葉怡伶、盧怡任、蔡易辰、鍾筑凡(
2018)。「教育部各級學校網路成癮學生個案輔導作業流程及輔導資源手冊」(中學版)。臺北:教育部。
王智弘、葉怡伶、盧怡任、蔡易辰、鍾筑凡(2018)。「教育部各級學校網路成癮學生個案輔導作業流程及輔導資源手冊」(小學版)。臺北:教育部。
王智弘(2018):諮商倫理議題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載於(蕭文、田秀蘭主編)臺灣輔導一甲子(335-368頁)。新北:心理。
王智弘(2020):其實我懂你的心:談家庭溝通。載於(楊淳斐主編)婚姻與家庭(181-192頁)。台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Wang, C. H.
(2022). An inclusive theory of ethics based on
Chinese culture: The Duality Model of
Professional Ethics for Helpers. In A. K. Giri &
S. C. Wu (Eds.) Cross-currents of social
theorizing of contemporary Taiwan (pp.
187-206). Palgrave Macmillan.
D.技術報告及其他
王智弘(1987)。存在主義治療法,輔導會刊,17。
王智弘(1988)。台灣省高中職校輔導工作訪視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所碩士論文。
王智弘譯(1989)。學校諮商員與壓力的新省視,輔導月刊,25(7、8),26-29。
王智弘譯(1990)。督導工作的迷思:指出理論與實務間的差距,輔導月刊,26(3、4),20-24。
王智弘譯(1990)。你從事諮商已太認真和費時太長嗎,輔導通訊,22,21-23。
王智弘譯(1990)。學校諮商員的檢定與督導:被忽略的專業課題,輔導月刊,26(7、8),55-57。
王智弘譯(1991)。心理治療研究的倫理問題。輔導月刊,27(3、4),1-7。
王智弘譯(1991)。在諮商心理學上的臨床督導訓練。學生輔導通訊,17,40-41。
王智弘譯(1992)。自我監控理論在諮商督導上的應用,輔導月刊,28(1、2),31-35。
王智弘譯(1992)。諮商督導回饋一雙卡錄音機之運用,輔導會刊,22,23-24。
王智弘(1992)。 過ㄧ個充實的大學生活一激發潛能,實現自我,輔導會刊,22,55-60。
吳正勝、曾漢榮、王智弘、侯素棉(1992)。國民中學輔導活動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劃研究,編號:14-02。
王智弘(1994)。諮商與心理治療研究中有關「欺騙」的倫理問題。高市鐸聲 ,4(2),54-56。
王智弘(1994)。諮商督導中「告知督導過程」的倫理問題。諮商與輔導,105,37-39。
王智弘譯(1995)。諮商督導中性別因素對權力和參與的關係。輔導會刊,24。
陳若璋,王智弘,劉志如 (1997)。台灣地區助人專業實務人員倫理信念、
行為及兩難困境評量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編號:NSC
86-2413-H-007-001)
王智弘
(1998)。現代人的心靈大師:心理醫生,消費者報導,211,144-147。
王智弘
(1999)。諮商倫理量表編製、教學方案設計與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
王智弘
(1999)。震災的身心傷害(勁道專欄),勁報,1999年10月18日,22版。
王智弘
(1999)。撫慰心靈受創民眾,消費者報導,214,51-56。
王智弘(2000)。許台灣民眾一個權益保障與心理健康的春天,消費者報導,消費論壇,230,4。
王智弘(2000)。網路談科技
輔導談人性(上),台灣立報,2000年8月1日8、9版。
王智弘(2000)。網路談科技
輔導談人性(下),台灣立報,2000年8月2日8、9版。
王智弘、林清文(2001)。邁向心理健康新紀元:「心理師法」與消費權益。消費者報導,消費論壇,248,2。
王智弘、林清文、劉志文、魏嘉宏(2001)
。網際網路媒體在輔導與諮商教學上的應用。輔導會刊,31,30-36。
王智弘、林清文、蔡暁雯(2001)。電腦網路在生涯輔導上之運用:「青輔會生涯輔導資訊
網」之建置與展望。生涯快遞,1,35-37。
王智弘、林清文、劉淑慧、楊淳斐(2002)。台灣地區網路諮商服務發展與倫理議題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編號:NSC90-2413-H-018-022)
王智弘(2002)。被健保忽視的人群:精神病患的六大權益與醫療人員的三大責任。消費者報導,249,25-27。
王智弘(2002)。邁向健全的諮商專業體系:探討心理師法的衝擊與諮商專業的因應之道。北區大學院校輔導諮詢中心通訊:寫意,39,30-39。
王智弘(2002)。我國諮商心理師的教學、考試與任用之配套措施。北區大學院校輔導諮詢中心通訊:寫意,39,40-41。
王智弘(2002)。網路諮商服務的發展現況、遭遇困難與未來發展。輔導通訊,72,17-24。
王智弘、張勻銘(2002)。國小輔導工作的倫理與法律問題
(上)。諮商與輔導,202。
王智弘、張勻銘(2002)。國小輔導工作的倫理與法律問題
(下)。諮商與輔導,203,48-52。
王智弘、楊淳斐、張勻銘(2002)。生涯輔導服務網路化的做法與方向。生涯快遞,5,32-36。
王智弘、蕭宜綾、張勻銘(2002)。電腦網路在危機處理上的角色與功能。輔導會刊,32,8-16。
黃健峰、王智弘(2002)。網路即時諮商之功能規劃與系統設計。輔導通訊,72,10-16。
王智弘、陳聰文、林清文、楊淳斐(2002)。問題導向學習取向之諮商倫理網路教學研究。
(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編號:NSC91-2413-H-018-016)
吳秀碧、趙淑珠、程小蘋、林杏足、賀孝銘、劉淑慧、郭麗安、王智弘、林清文(2002)。全人發展取向之輔導與諮商專業人力培育之模式探討(90學年度計畫執行報告)。(教育部提昇大學基教育計畫編號:H141)
王智弘(2003)。另類諮商服務:台灣地區網路諮商的興起。
師友月刊,430,36-42。
王智弘(2003)。網路諮商:諮商輔導服務新趨勢。霧城紀
事,8,1-3。
王智弘、蕭宜綾(2003)。學校老師如何因應SARS危機的七點建議。北區大學院校輔導諮詢中心通訊:寫意,41。
王智弘、蕭宜綾(2003)。運用網路資源因應SARS危機。師友月刊,432,78-82。
王智弘(2003)。後心理師法時代必須面對的倫理議題。北區大學院校輔導諮詢中心通訊:寫意
,43。
吳秀碧、趙淑珠、程小蘋、林杏足、賀孝銘、劉淑慧、郭麗安、王智弘、林清文(2003)。全人發展取向之輔導與諮商專業人力培育之模式探討(91學年度計畫執行報告)。(教育部提昇大學基教育計畫編號:H141)
王智弘、林清文、林朝誠、楊淳斐(2004)。建立一個可以轉化網路吸引特質為積極學習動機之前瞻性數位學習平臺第四子計畫:自我調整數位學習策略評量與數位學習平臺GBeL應用評估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編號:NSC92-2524-S-038-002)
王智弘(2004)。後心理師法時代社區諮商輔導機構發展的重要議題-服務轉型、倫理建立與媒體運用。九十三年全國生命線年會大會手冊,58-64。
王智弘(2004)。
網路捕手娓娓道來-一群怪ㄎㄚ建造美麗心台灣。張老師月刊,323,44-50。
王智弘(2004)。如何因應目睹南亞強震災難新聞所帶來的心理衝擊。星報,2005年1月9日,C5。
吳秀碧、趙淑珠、程小蘋、林杏足、賀孝銘、劉淑慧、郭麗安、王智弘、林清文(2004)。全人發展取向之輔導與諮商專業人力培育之模式探討(92學年度計畫執行報告)。(教育部提昇大學基教育計畫編號:H141)